Web2.0口號提了幾年了?真正做出頭的又有幾家?Facebook、Google、My Space、YouTube……除此之外還真沒有太令人擁有持久記憶的Web2.0大型網站讓我們去評述。在蕓蕓眾多Web2.0網站裡很多網站至多只是被我們評述下它的創意OK就over……之後被丟在了大腦的哪裡?只會在有時有地突然想起它而已。
Web2.0的一些新生公司向我們展示了Web2.0以後可能展現的一種方式。這些網站大多有一個主題,然後發動線上用戶前來這些網站自行添加內容。這種添加內容的方式區別于之前Web2.0“討論組”最大區別就是有個明確、醒目、能夠引起“長尾”們興趣的主題!事實證明,給出明確主題的新生SITE們正以十分好的速度與效果慢慢崛起。甚至有人喊出其中一些網站就是“下一個FACE BOOK!”“下一個KIMO!”
為什麽給出主題網站人氣、內容都會很快好起來?因為是這類型網站的主力使用人群:年輕人。最近流行一個詞彙“FREETER(FREETORS)”來形容介於15至35歲之間的人群。這群人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同時又有顯而易見的人格缺憾,他們憧憬自由、憧憬懶散悠閒生活的同時也期待著熱情、進取、擁有BIG MONEY的健康人生。他們處於信息大爆炸年代,所以幾乎每一個“他們”身上都同時存在幾個到十幾個TAG。比如jedor自己的TAG就包括:動漫、音樂、寫作、閱讀、互聯網、財經、管理、哲學、IT技術……TAG就是“愛好”就是“興趣”,所以這個族群都有“良好”的上網習慣并對網路抱有極大忠誠度。但有個問題:正是因為他們愛好興趣太多,他們無法長時間專注于一個領域的網站或是互聯網產品,他們很多時候無所事事的在互聯網上隨意亂逛,他們也寫BLOG,也有FACEBOOK的ID,但他們興趣太多,無法一一照顧的很好,他們有時會在網際“迷路”,長達一個月甚至更久不知道做什麽。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樂於在互聯網里待著,什麽也不作卻又在無意識有意識的點擊著網路。
所以Web2.0要突圍,我們要吸引這群Freeter,在推出極具“認同感”的產品同時,也要想盡辦法的多多策劃能夠把這群人融入進來的主題活動。一些靠他們來豐富網站內容,引導他們講述一些故事,或者能夠表達一些他們調皮作惡、kuso的主題是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并讓他們覺得在互聯網上的活動會變得有意義。現在更多的Web2.0網站徒有功能而已,比如視頻、比如社交、比如音頻、比如雜七雜八創意十足的小玩意兒,但真正能夠與用戶發生“情感互動”、能提升用戶“優越感”、能夠附著很多“品牌附加值”的網站真的很少。Web2.0的下一站名字不是“技術”而是“引導與教育”。
麥田守望者最後結尾,主人公說他愿意當麥田裡的守望者,守望這一群孩子在麥田里盡情嬉戲。當然,這是60-70年代複雜環境所造成的價值觀與理想。現在我們想做什麽?和朋友一起盡情玩耍!怎么玩耍?你玩PSP,我聽音樂;你吃壽司,我吃披薩?不對,應該是“我們玩PSP”、“我們聽音樂”、“我們吃壽司”、“我們吃披薩!”再清楚不過!恩,清晰起來。
i圖片來自:uruma.jp
7.21.2008
web2.0--下一個階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0 评论:
发表评论